和润新语43 | 祝燕国:谱写“开放融和”的教育篇章
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精神命脉和强大内驱力,是办学宗旨、发展定位、教育品质的集中体现,对于学校的长久且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。近几年来,我们学校在由区域性的电视大学、社区学院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,确立“开放融和”的学校文化,并以此引领学校的改革与创新。
“开放融和”的哲学思考
开放大学建设既是对传统教育体制及其模式的改革,又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的构建,因此是改革与创新的统一。同时,开放大学应运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而生,是开放与融和的统一。
说开放。伴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,人们的学习形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:一是学习需求的社会化,学习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需求,表现出学习主体的全民性;二是学习选择的个性化,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、方式、时间、地点,要求办学者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、宽广的学习空间、便捷的学习途径;三是学习过程的终身化,学习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命活动,融和于人的终身发展过程;四是学习手段的信息化,在网络环境下,学习不受时空局限,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都可享受到学习的支持服务。基于上述特征,我们学校改革与创新的任务就在于构建和完善开放教育模式。
融和,就是融化和合,是事物内部、外部的职能、力量的交汇与和谐。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,开放大学与社会发展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和相融性,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,集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优势,共同承担学习型社会建设这一社会系统工程。
“开放融和”的实践跟进
基于上述哲学思考,我们在明确学校成为区域人才培养“枢纽”、成人教育“龙头”、社区教育“核心”三大目标定位的同时,厘定学校的功能定位:第一,适应需求,发展办学事业,就是适应区域建设人才需求和市民学习需求,发展多形式、多层次、多内容的学历教育、职业培训、社区教育办学事业;第二,依托政府,整合社会资源,就是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关系,联合各方力量,整合区域办学资源、文化资源,建立适合不同人群学习要求、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开放教育体系;第三,求真务实,开展指导服务,就是充分发挥在区域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,建立成人学校、社区学校办学指导、协调、服务、科研的长效机制。
开放、多维的功能定位要求学校承担多重、并举、交互角色。如何担当好这些角色?我们提出了内外相济的“开放融和”发展理念。
首先,实现六个开放。教育观念开放,以市民学习者为本,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,力求满足市民多样化、个性化的学习需求;教育对象开放,根据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层次学习需求,实施分类分层办学;培养模式开放,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培训和区域性的办学网络,实施宽进严出的学历教育、需求对接的职业培训、面向大众的社区教育,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宜的教育机会;学习资源开放,梳理、汇聚、整合区域内各类优质教育和文化资源,让学习者共享学习资源;师资队伍开放,在完善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,建立优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和志愿者教师队伍;教育手段开放,建立区域终身学习网和学习资源库,为广大市民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。
其次,加强内外融合。首先是学校内部的融和。我们学校对内设机构及其职能进行了梳理和调整,形成“一室六中心”即办公室、课程教学管理中心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、信息技术服务中心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、学生发展服务中心相互配合、相互支持、相互补台的良好格局,打破以往强调各守一摊而忽视协调整合的传统管理定势,使学校学历教育、职业培训、社区教育并举,发挥综合效应。其次是学校与社会的融和。我们与区委宣传部、文明办、总工会、“学指委”成员单位加强合作,形成社区教育“331”、“院校点堂”等区域特色品牌。今年来,我们抓住实施“上海百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行动计划”的契机,主动担当“奉贤十万在岗人员学力提升行动”办公室的日常工作,并以此为融和点,加强与区总工会、人社局、财政局的联系合作,不仅使学校的地位和功能得到凸显,而且使学校的开放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。
“开放融和”是必由之路
实践证明,开放是我们学校的特质,是我们学校顺应区域人才培养和广大市民学习化生存、学习化发展的必然;融和是我们学校的根本,是我们学校内涵建设和功能发挥的关键;开放需要融和,融和促进开放,开放与融和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,是我们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,勇于创新,在“开放融和”发展理念的引领下,不断实现办学思维由封闭性、传统型到开放性、多样性的转变;办学管理由行政性、混合性到社会性、融和性的转变,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创新发展。
(作者为上海开放大学奉贤分校校长)
点
链接
“和 润 新 语——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”征稿启事
宗旨:
交流新思想,激发新活力,推动新实践,传播正能量,为建设“自然·活力·和润”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集聚智慧和力量。
要求:
1.主题内容: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、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,内容务必为原创。
2.行文篇幅:不求大而全,一般一事一议,文风随和、娓娓道来、篇幅凝练,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,可读性要强,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。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(1500—2500)。
3.征稿对象: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,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。
4.刊发渠道:每周双休日在“奉贤教育官微”刊发,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,并选择部分在《奉贤教育》(综合版、科研版)、《奉贤教育工作简报》上刊发,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。一经录用,支付稿酬。适时将汇编成书。
5.投稿邮箱:fxjyhrxy@163.com。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作者姓名、单位、联系方式、作者简介,并发送个人电子照片1张(2M以上)。
往期精彩 自然·活力·和润
要闻 | 奉贤区领导庄木弟 华源 王霄汉 徐卫 倪闽景接见DI全球总决赛夺冠的奉贤学子
要闻 | “关注家庭教育,家校合作育人”奉贤区家教中心受邀参加2017全国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
奉贤教育
微信ID:fengxianjy
http://www.fx.edu.sh.cn
长按二维码关注